熱敷
經常應用於在運動傷害後第三天才能使用,因為發生急性扭傷或損傷時,往往同時伴有組織內出血腫脹,而產生疼痛。尤其禁用在局部組織損傷的第一天,另外就是女孩子在月經來的時候,容易產生下腹部痙攣疼痛,這是溫敷就可以派上用場,來緩解疼痛。

而對於黑眼圈來說,使用冷敷或熱敷都大有人在,原本大家爭論不休,選擇其中一種才有效,而使用另一種會更惡化,現在大家較一致的看法是冷熱敷交替使用,可以得到較好的改善。

熱敷不論在西醫物理治療的範疇中,是很重要的治療方法。對於中醫的傷科,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環,通常在中醫診所掛號完就會去床上躺平,等到傷科助理小姐來幫你蓋上濕熱敷的毛巾和熱水袋。(現在規定要先給中醫師看完後,才能自動躺平,真是多此一舉,很多人主要是去看推拿師傅,而不是要看中醫師的,可是他們之間的矛盾很難形容,合作愉快好的話,水幫魚,魚幫水,通常最後都變成白羊與黑羊,你過你的陽關道,我過我的獨木橋。離題了...)

我很推薦溫敷的方法。雖然臺灣的醫療,算是世界上很多國家中滿進步又現代的,但還是對很多疾病是束手無策的,只是像踢皮球一樣,這科轉診到別科,進行一大堆血液或尿液檢查,甚至是核磁共振MRI,斷層掃描PET,也找不出真正的原因,又是像踢皮球一樣,最後一定又推給家族遺傳基因或個人體質,如果你累了!或受夠了!或許可以試試溫敷的效果,不一定能治療,但是至少緩解病情也不錯啊!

張釗漢醫師推廣原始點療法中把溫敷發揮的淋漓盡致。[3]其中認為身體感受或出現的症狀皆因他處筋傷所致,而患者全屬偏寒體質,因為寒性體質才是致病的重要因素。

熱源使用可分內熱源及外熱源兩種,
內熱源包括:溫熱中藥、溫熱飲食、運動……;
外熱源包括:溫灸、溫敷袋、電熱毯、電熱器、遠紅外線……。
熱源使用:應以患者感覺溫暖舒服為宜,不可有燙的感覺。
 

3.熱源分類參考:

 

  暖暖包 熱敷袋
備註:沙土.粗鹽.黑豆.紅豆…等
電熱毯 溫灸
優點 隨身便利可方便外出使用 1.可重複使用
2.製作素材環保
3.規格可依個人需求不同製作
使用時間長不需反覆加熱 自然素材
缺點 1.無法重複使用,較不具環保性
2.使用面積較小
1.外出使用不便
2.需反覆加熱
1.外出使用不便
2.長時間使用及睡眠時需注意溫度調節
1.外出使用不便
2.大量煙薰
3.操作複雜

 

原理:
熱敷[1]的主要作用在於促使局部血管擴張,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,有利於淤血和組織液的吸收,具有消腫、止痛、減少粘連和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。 

物理治療中的熱療法 (Heat Therapy)[2]
當急性期過後(大概是受傷72小時後),腫脹或出血情況受到控制,便可開始使用熱療(包括熱墊或熱浴)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、鬆弛緊張的肌肉或軟組織及減少關節的僵硬。

療對身體的作用:
1.使血管擴張,增加局部血液循環。

2.加快細胞的新陳代謝率。
3.
增加軟組織柔韌度。
4.
減輕肌肉痙攣。
5.
增加血管壁的滲透性提供氧氣及代謝廢物。
6.
減少疼痛感覺。
7.舒緩及鬆弛情緒。 

 療是應用於:
1.
半急性期受傷(不少於受傷後72小時)。
2.
慢性/長期發炎及疼痛(如筋腱炎、關節炎、滑囊炎)。
3.
2-3天以上的肌肉緊張痙攣。
4.
僵硬緊縮的關節。

如可正確進行熱療:

1. 準備可加熱的熱敷包(如微波爐或熱水加熱的熱墊、熱水袋)。
2. 脫下熱療部位的首飾,避免局部過熱。
3. 在熱療部位加上毛巾,並把已加熱的熱敷包放在毛巾上。
4. 感覺和暖而不會太熱。
5. 熱療約10-15分鐘,每天約2-3次。

禁忌:熱療不可應用在未癒合的傷口

何謂軟組織呢?
人體的皮膚、皮下淺深筋膜、肌肉、肌腱、腱鞘、韌帶、關節囊、滑膜囊、椎間盤、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的病理損害,稱為軟組織。

引用:1.冷敷與熱敷

          2.物理治療專題熱敷vs冷敷
          3.財團法人張釗漢疼痛醫療基金會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疼痛 痠痛 中醫 傷科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林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